
地址:山东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香江西街00800号
联系电话:0536-2096666
E-mail:shengwei@sanvy.cn
1月18日,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胜利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张红武、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刘作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棉麻局副局长符纯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副院长黎少华、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执行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董事长王胜等领导以及中科院、农科院盐碱地领域等相关专家教授、联盟成员、各高校企业代表齐聚一起,共同探讨盐碱地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规划。
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棉麻局副局长符纯华,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刘作凯,国务院参事室张红武参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董事长王胜先后致辞发言。
张红武参事表示,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现实重要来源,近1500万亩滨海盐碱地是具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后备土地资源。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恰逢其时,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盐碱地产业必将蒸蒸日上。
“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将盐碱地‘产学研’紧密地结合起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负责项目运作,保障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优势互补,为尽快地推进盐碱地改造提供动力。”刘作凯副主任表示。
据了解,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积极投身于盐碱地产业技术进步,从事相关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创新合作组织。
作为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是我国盐碱地产业化运营的代表,开创了“盐碱地+”的新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潍坊滨海区得以落地实现。借助当地港口资源和盐碱地资源优势,胜伟集团在潍坊滨海区的农业种植园和国际畜牧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已建设完成了年进口、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的现代化食品厂和多个大型隔离场。占地3000亩的盐碱地生态种植园也初步成型,盐碱地无公害农产品,碱地苜蓿、羊草、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均已试种成功,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运营。
王胜董事长表示,胜伟集团将在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平台框架内,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 “盐碱地+畜牧”模式,首先对盐碱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而在开发后的盐碱地上实现“农林牧复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产业循环发展”,在带动盐碱地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助推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未来,胜伟集团将充分发挥盐碱地改良技术优势、潍坊港口物流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良种畜资源,积极走出去,在中西部盐碱地分布区打造多个盐碱地农牧产业园,开创盐碱地产业扶贫新业态,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实现帮助和带动至少10万名盐碱地分布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与会领导及嘉宾对胜伟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场,理事会还听取了秘书处关于联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联盟以盐碱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依托于国家引导资金及政策,在专业化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盐碱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康发展,形成了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的“四个新”,即新示范机构/示范新区/示范项目、新标准/新规范、新成果/新专利、新产能。
会议讨论通过了联盟章程,并一致同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任联盟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任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等6家单位为副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何鹏为联盟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王强为副秘书长。
会议期间,联盟专家和成员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就盐碱地治理及产业化运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盐碱地行业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土地开发利用的热点。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盐碱地可以增加我国有限的农耕土地,可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土地占补平衡。此次联盟理事会的召开为我国盐碱地领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发展模式阐明了方向。